版主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Rank: 7](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 积分
- 585
- 获赠鲜花
- 4 朵
- 个人财富
- 2726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0-12-18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据凤凰网的报道,中国人2010年通过房产中介,赴海外买房的资金保守估计也有50亿元,如果加上那些直接去海外买房的人,实际的资金规模就大多了。这一方面为刺激当地陷入低迷的经济注入了强心剂,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中国买地购房团的到来往往被形容为“狼来了”,因为他们强大的购买力不仅推高了房价,而且把许多当地人挤出了市场,因而变得不受欢迎。5 x3 z9 {; d! q8 M* Q9 Z
3 N7 W. n( ^" _1 [. O( o; X2 H4 W; e中国富豪在海外扫房可形容为“如狼似虎”,从以下报道可见一斑。2010年10月14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买家花4.8亿美元在美国买了约8000套公寓”。据了解,刘先生出生在中国,现在是美国公民,他用4.8亿美元左右在美国买了约8000套公寓,从一个无名之辈一举成为美国租住公寓楼的最大买家之一。他还做了一笔交易,其公司StandardPortfolios支付了约1.33亿美元现金买下地区的7座公寓楼,并为后者承担债务。对此刘先生的美国顾问奥斯古德(Mark Osgood)说,刘先生的资金来自其中国项目,他在北京等城市拥有数套公寓及多个商业地产项目。
/ q K4 p1 }4 t0 N# w1 Z) c: \2 t/ b$ n2 H9 Z* ^' V
中国买家的海外买房热情,引起发达国家媒体关注。英国华媒《华闻周刊》近日报道,华人在海外买房置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位英国房产经纪表示:“5年前我手头上的客人95%是工作在伦敦的企业高管,如今75%是中国投资者。”6 S9 ?" I2 J( B! C3 e+ @
4 C0 ~0 F+ q7 y! O7 w另外,不仅海外房产项目进入中国揽客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中国富豪狂扫海外房市的架势甚至让许多海外的本地人看得目瞪口呆。
( H0 C5 ]& C) J/ \ k) M' n2 v8 [+ b+ X7 q& h2 P- P
据加拿大《明报》报道,近段时间,中国富豪疯狂抢购加拿大, O/ J" w" B- E. X" ^# M3 U& R5 j. j5 V
1 ~, ^7 D! B) u" z e6 ]
/ Z( H* |0 B( p+ x 1 }$ S6 l# I/ E, n
6 C# x4 `8 Y/ L8 f" m) S豪宅之风愈演愈烈,已经由温哥华西区及列治文蔓延至其它城市,造成大温地区“遍地买楼热”。温哥华前市议员、曾参选市长的利德(Peter Ladner)认为温哥华楼价已经失控,大量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是导致温市楼价高升的主要因素。他甚至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限制非本地居民在温哥华买房。另外,根据3月份作出的海外置业问卷调查显示,美国成为中国购房者最关注的置业国家,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紧随其后。
L5 Y3 W3 s8 E+ \2 k+ _9 M6 c/ V7 \8 `; a" X F7 i' c' X% ^
与加拿大类似的情况在澳大利亚等国也屡有发生。面对媒体上不时冒出的“中国购买”,澳大利亚当地人又欢喜又害怕,担心“中国势力”越来越大,“好的楼都让中国人买走了,好地方都让中国人占了。要是再这样发展10年,中文都会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语言”。为此,今年5月,新总理吉拉德上台后,开始收紧移民和房地产政策。前几年允许留学生和外国人买澳洲房子,可以贷95%甚至全额贷款,但目前澳大利亚银行学精了,贷款最多只能是85%了。而且如果不在澳洲拿到绿卡,就不允许海外人员出租房子;海外人员离开澳洲时,还必须把房子卖掉,不允许出租。6 k% d" z/ E2 e7 I
3 ?; D7 a% ]6 f. E) k, |
英国媒体前日报道称,由于一些中国人投资当地房产,英国房价被推高,将当地人挤出了市场。报道称,最近两个月,中国投资者在伦敦买房金额高达1.2亿英镑(约12.7亿人民币),引起当地人抱怨。房屋协会甚至警告说,许多年轻的伦敦人将不得不等到50岁才能够负担得起房价。(选摘 来自中华工商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