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 积分
- 20
- 获赠鲜花
- 0 朵
- 个人财富
- 150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11-10-16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2001年6月,沪指在盘上2245点的新高峰后随即坠落,展开了长达5年之久的熊途;2011年12月,时隔十年之久,我们却又惊愕地站在2245点上。
# [( |& P# ^* g: T9 [
- r/ i5 \0 W: G. j5 X$ i 股市十年,从2245点起跑,转了一个圈又再次回到2245点,这个看似圆满的走势背后却是大批股 民的心酸眼泪,大伙们原本抱着发财梦入市,结果忙活十年,到头来却终是黄粱一梦,有的从小股民炒成了被深套的“股东”,也有的带着满身伤痛黯然离场。不过,不可否认,在芸芸股民中,也有一些“高手”凭着过硬的技术水平亦或是让人妒忌的好运,小则满足自己换车换房的愿望,大则变身千万富翁。
% d0 ~: A% M5 w: q' n1 D
7 D% {) i% G4 H7 [ 股市十载,这里面包容了太多股民们的喜怒哀乐。在2011年年末,早报记者从数以万计的股民潮中找到了100个生活样本,用这100个平凡而真实的炒股故事,拼凑起股市十年在普通民众心中留下的啼笑皆非、沧海一梦的回忆。 * p# U1 b g3 y6 M2 p
_" V7 I/ C# o" Z, w 民间高手派:炒股十年家产增千倍 & N5 B- D* v0 ^/ Y
& s s+ n, m" g' X1 [
说股市是一个造富之地并不为过,一波大行情,甚至几只像样的股票选对了,就能成就一夜暴富的神话。但10年下来,在股市浮浮沉沉、阴晴不定的行情里,财富依然像滚雪球一般越积越厚,这种属于金字塔尖的民间高手不常见,但青岛“股圈儿”里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人也并不少。“几百万身家的都不上数,就这10年里,靠炒股达到身家上千万、上亿的高手人数绝对超过你想象。”岛城一位私募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4 [3 a; X% T- w' ~0 u
' N$ b# g, h1 o1 D4 T5 {" }# s 在这位私募人士的引荐下,记者走进了青岛的炒股高手圈儿,结识了近10位身家上千万的专业股民。
3 g. w7 C, t7 W6 P! U
9 \6 }. m$ }( R; w0 K# A1 w 实木板凳(化名)是这个圈儿里的“名人”,人送绰号“风控专家”。“我不会让我的资产永远 ‘在路上’。”实木板凳解释说,股市行情起起伏伏,股民赚赚赔赔在所难免,只有很好地控制亏损保护利润才能实现资产的积累。实木板凳1993年入市,当时还不到20岁的他带着10万元的初始资金跌跌撞撞闯进股市,一年半之后,账户还剩2万元。最惨的时候,他连坐公交车回家的钱都没有,有一次一个好心大叔中午请他吃了一次午饭,实木板凳为此念念不忘,找了这位大叔好多年,并一定要报答他,可惜一直没能如愿找到这位大叔。交了8万学费,耗了3年多的时间,实木板凳从亏损到持平,并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炒股方式。1999年,股市迎来一波大行情,实木板凳凭借几只股票几天翻倍的出色表现,一跃晋升百万富翁的行列。2001年之后,实木板凳在调整战略、战术的同时,身家呈几何级暴增。“我是跟着政策热点炒短线,行情有变就马上出场绝不恋战,每个账户的总资产只要亏损3%至5%就必须出场,而如果连续‘割肉’3次,我就可以认定现在行情不对,干脆休息不做。”实木板凳坦言,最近十年,他保持每年最多只做两波行情的原则,每波行情收益在30%至40%,像2007年那波大行情,实木板凳的账户资产干脆翻了十几倍,跨入千万富豪行列。如今的实木板凳过着隐形富豪的低调生活,像2008年和眼下这样的大熊市,他选择观望休整。采访中,他一直向记者重复着自己股市成功的秘诀,就是懂得放弃不贪心,不好的行情不行动,赚够了要及时抽身。 2 n7 i: h: d. d: j* _1 s" g
; y" F8 {. x6 K, x; A
32岁的沈先生是带着电视剧《大时代》的激情在1995年入市的。那时他还上初三,10万元的初始资金权当练手,不温不火地玩了几年。后来,越玩越上瘾的沈先生干脆将炒股当做了自己的职业,搞起私募。他最得意的一次投资是2007年大牛市即将触顶时,他却看好了当时业绩奇差的登海种业,上千万资金满仓买入。“我去过这家公司,生意惨淡到公司门口连一辆货车都没有。”但沈先生认为,农业讲究周期性,最近两年业绩差很可能未来一年会有大的起色。沈先生当时15元买入登海种业,最低时跌到9元,但他心态尚好,并未灰心,结果当2008年牛市崩盘之际,几乎所有股票一泻千里,登海种业却像一匹黑马暴涨至30元开外,资金顺利翻倍。后来,受惠于家电下乡,沈先生从海信电器一只股票上就赚得了100%的利润。 3 `2 {$ |" I0 `6 R9 }
2 J* g& ]6 ]! M
同样在金字塔尖的还有侯先生、王先生等人,一只中国服装一年狂赚4倍,一只大飞乐几天就有翻倍的利润……这些民间高手,在过去十年通过股市创造了惊人的财富,而这样的神话似乎还在续写。
4 W/ y$ _. _$ M/ N0 K$ M! ]# E9 x# y7 H
* } D L2 R% j7 j0 ^ ] 快人快语 9 ]& W& q# n3 `' y2 ?' a
2 e: _4 g# N) T4 {- R" z5 j. P8 `
这些只是岛城股民的只言片语,记者从生活中、网络上收集整理下来,聊以祭奠股市十年之殇。 % j; @' K0 X r5 Q9 E; }, m/ _
" Q7 b" T! T/ x: k O 股民老钟:我记不得自己买的第一只股票是哪一只,只记得第一只股票让我三天赚了200块钱。 : |* V" _8 i2 h4 |
2 C' C3 U# W: F' q3 y, A6 _
QQ群主sean:我们的QQ群虽小,但里面基本都是在股市打拼十年的,不一定擅长炒股,但都对股市有很深的感情。 2 O' O/ p9 \1 M s. S' y
* g0 u1 H* v- ^( B3 Y
股民小孙:1998年,我在同事的带动下,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只股票——基金安信然后四五天时间赚了90块钱,后来我又买卖了一次这只股票,两天赚了600块钱。以后我再也没有感到过当时的那种兴奋。
: A' M5 q1 T) g0 T
) [: p" {% b( ^6 X0 t: J 股民王义斌:2000年,我以每股20元的股价买进中关村,不到4个月这只股票就涨到40元,但我觉得还能涨就没有卖掉,最后跌到16块钱,我割肉了。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次炒股经历。 0 v6 u. y z3 ^8 r0 P
* Q" N, w0 _) K4 L5 ]1 y$ m 股民孙超:我选的入市时间不对,2008年6月,正是大熊市来的时候,我买了人生第一只股票——工商银行,当时觉得工商银行单位牛气,股票肯定是只涨不跌,我5.29元买的,一个星期之后就跌到4.26元了,没办法我只好“割肉”。现在我再也不买银行股了。
; A; K; d0 o+ p; e: `; j) z
$ e( U9 r/ y2 e 股民王启明:当初我买股票的时候,还是要手写填单子,现在坐在电脑前面打键盘,或者用手机买卖股票,方便了,但没有当时那种感觉了。
6 a+ S+ W9 N$ I) t: l( @! X% E5 R! {$ N
股民邓先生:2007年我以10.26元的价格买的深万科,这只蓝筹股没有让我失望,4个月之后我以20.90元的价格卖掉了,这是我唯一一次“坐轿子”的经历。 ' @$ I; u# [ b% H q
2 [! s+ f8 R; Y$ `; V$ c$ s
股民徐女士:2003年振华港机,11.02元,我是作为长线投资买的,回报预期是6年以后实现收益翻番,可后来在13.8元就卖掉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 1 M2 T: f; I. ?: M* f9 c
* n( F* y7 B4 U' K( |6 i 股民田常健:1993年认购青岛啤酒的时候,让我见识了股票的疯狂;1996年买富民基金一天赚30块钱的时候,让我感受到了挣钱的快感;2008年买华银电力的时候,让我知道股市就是一场梦。 0 N) ]8 b: J. k
& q% J3 e7 b% E' k 随波逐流派:小股民炒股炒成“股东”
+ }1 `. r& g. p& Q
5 f7 c/ z+ o" {. i6 {; S% ` 在众多“股民流派”中,该派的队伍是最为壮大的。接受采访的近百名股民里,几乎七成以上都说不清楚自己过去十年间的炒股总成绩是赢是亏,只是记得自己反反复复地走出了盈利——被套——割肉——进场——被深套的轨迹。 2 m/ {+ `+ i4 w1 w+ ?3 Z
: p$ u+ z! `, b4 @
“本来想‘马无野草不肥’,上班的同时炒炒股,一年赚个几万块提高消费水平,结果不但没赚个零花钱,反而连自己的血汗钱都套进去了。”市民曲先生今年 30岁,是典型的小白领,工资不高不低,工作不闲也不算忙,当看到周围同事、朋友一个个加入股民行列,2010年时他也忍不住投了5万块入市。曲先生称自己是超级“菜鸟”,看不懂K线,搞不清个股业绩,只是盲目地跟随周围人买入卖出。“那时候天天研究报纸,要不就是和同事、朋友聊天,只要有人笃定地推荐一只股票,我就会心动然后行动。”曲先生坦言,最初几笔交易还算成功,因为打听到“内部消息”,科陆电子一只股票几天工夫就赚了20%多;家电股的一波行情里,踩对了点,格力电器也小赚了一笔。但是,后来回头看看,那段时间之所以能赚钱,很大程度上是托了大盘的福,也同时验证了一句话:牛市中,谁都是股神! 0 u; g1 v6 F8 B: a4 |1 q) |" ]) _
0 n, _- G0 J8 |, \+ c: }& ~3 W
但好景不长,2010年11月,大盘的一波爬升势头走到了尽头,从3100点跌落至2600多点。在此期间,曲先生像众多普通散户一样,并没有选择空仓,反而认为是抢反弹的时机,在朋友的推荐下,将6万多块全部买入万通地产。“买时价位在6.5元,后来大盘走好,它也跟着爬到了7块开外,可人就是贪心,明明再次掉头下落,我还是不甘心到手的利润飞了,所以就坚持一直抱着,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已经跌到了3块多钱。”曲先生懊悔地说,中间杀跌的时候, 他以为底部将至,在5.9元时还加仓3万块,结果现在全部深套,“真是炒股炒成股东了。”
. s' _' x- S- G
m6 i/ P: T) i/ v# ^/ G 像曲先生这样对股市一知半解、随波逐流的股民实在太多太多。2010年应该是B股最为风光的一年,市民王倩看着身边几个炒B股的朋友发了几笔大财,也忍不住开了B股账户、存了3万港币玩起了B股。 “身边的朋友都说B股将划为国际板,现在买入短线有赚头,长线更有大收益。”王倩试探性地先买了小天鹅B,结果几千块的利润眨眼工夫就到了手,接着今年2 月份,她见南玻B小幅调整过后再度发力之际,以11块多的高价满仓进入,横盘整理了两个月,整个B股陷入巨大的灾难,几次恐慌性暴跌之后,南玻B一路滑坡跌至目前的5块多,中间几乎没有一次像样的反弹,王倩的账户资金就这样被腰斩了。
7 k. |" P7 K0 G6 S3 Y! Q8 ~& [2 j* y4 a
盈利、被套、割肉,再进场、盈利、出场、进场、被深套……恐怕这是目前大批股民的“宿命”。最彻底的是2008年那场从6000多点到1600点的暴跌,割肉、断臂甚至至今未解套的股民比比皆是。“我 2007年60多块钱买的西部矿业,2008年最惨时跌到5块多钱,中间最高到过23块,现在又落到9块多,你说我哪辈子能回本?”吕女士无奈地说,自己几十万资金都套在股市,要是存银行定期,4年也能有几万块的收益,但搁股市里,资产直接成倍缩水。
% E+ y/ Y% T ?/ @% ~! }. b4 j8 h2 R
叫苦连天的还有购买中石油的股民们,市民潘程说,2007年买的中石油40多块,之后一泻千里,至今还不到10块钱,“这就是跟着人家炒热点的后果。” o5 q4 F6 Z! l$ N# W. B
$ w6 S: Y( p+ y& h8 i/ l' M/ ^' B
采访中,还有一类业余股民颇具代表性。陈女士常年在路边卖报纸,后来在熟人的强烈推荐下于2007年买入中国船舶,当时买入价30元出头,而后该股一飞冲天,最高飞到300元,号称中国第一高价股,可惜陈女士不知见好就收,想着抱个长线,最终结果是坐了趟电梯,跌回到如今26元。 % @/ O! d7 w) x+ U4 H4 w
- f5 d& [' k$ z' A2 ?小赌怡情派:“获利退市”这是一种境界 . D1 B6 U" z2 D
7 i- m4 l2 a+ @1 \2 v; [; ~+ w- \ 2007年,在A股市场呈现“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形势之下,股民赵剑亮低价卖掉了自己的神龙富康,换上了一辆标致308;2008年,当大家高呼 “熊来了”的时候,赵剑亮已然全身而退,开着自己的标致小车,过着每天朝九晚五的工薪生活。对于股市,赵剑亮只是一个过客;对于赵剑亮,股市只是一场梦, 唯一给他留下的,就是那辆标致308.
. r4 u# N4 @% j9 i; x8 u4 p" N, @. k: {# r" Q1 w" {0 b" Q) N
“从2005年在山东路国元证券开户到现在,我一共就买卖过两只股票,一只是内蒙华电, 一只是万向德农,第二只股票给我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益。”赵剑亮觉得A股股市并没有什么传奇之处,随大流地成为了中国亿万股民中的沧海一粟,又随大流地购买了当时被人们看好的电力股,接着又随大流地成为了内蒙华电的“忠实股东”。就这样,赵剑亮一直随大流到了2007年8月份,他的A股生活才有了小小的变化。“但是内蒙华电已经赚钱了,比我买的时候每股贵了8毛多钱,我已经抱着这只股票一年多了,就赶紧把它清仓了。”2385.9元,这是赵剑亮在股市挖到的“第一桶金”,之后他重仓购买了万向德农,当时股价12.7元。“我当时选择万向德农纯粹是个人突发奇想,感觉农业股可能会是下一波股市增长点。”没有所谓的内幕消息,也没有参考任何报刊资料,就是新闻联播一则关于南方寒冻破坏农业生产的稿件,让赵剑亮突发奇想,第二天购买了万向德农这只股票。也就是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万向德农真的开始发力了,连续两个涨停板之后,是一串长长的大阳线。2007年12月6日,赵剑亮清仓万向德农,净获利12万余元,沪市账号至此永久停用。说起自己为什么能潇洒地淡出股市,赵剑亮坦言是“害怕”了,“2007年年底我挣了钱以后,我起初并没打算不炒股了,可转过年来股市就开始一路下跌,看得我是胆战心惊的,身边有不少人都赔了个精光,我就决定不再碰股票了。”朴实的赵剑亮总觉得股市挣来的钱是“横财”,应该快点花出去, 最后他选择更换了自己的座驾。 # q4 |! J U1 v/ l
6 O8 x1 ]! U! J* F
像赵剑亮这样一股致富的人,在股票市场上并不鲜见,但像他这样能够做到“获利退市”的,却并不多,一种类似于赌博式的投机心理,把许许多多的股民捆绑在了股市上,正如有害健康的烟草,那特殊的浓香总是让人欲罢不能。“坦白讲我现在已经很难离开股市了,不管是挣钱赔钱,我跟股市是绑在一块了。”基金经理人段永逸告诉朋友,股市如一个泥淖,入市容易出市难,即便是股票被牢牢套住,但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苦苦守候。
7 A" E5 @2 `- Y7 ]: H% _* V, x" s
黯然退场派:7个跌停亏掉上千万
' W, W% Z, w7 }/ C# S) ^$ m8 b/ [
, a* n) h. B) X( j! R8 N- T* G “过去这10年里,被退场和主动退场的股民多了去了。”岛城“股圈儿”里一位资深私募告诉记者,要想在股市里积累财富很难,但想要一夜崩盘却很简单,有时一波行情没拿稳,或者一只股票看走了眼,都足以致命。 1 O2 A3 F6 z/ s' J) Z
9 g# f% f# g8 |+ Z) j( J9 Y3 O S
李民(化名)原本是岛城挺有名的私募经理,身家上千万,如果不是那只股票,他也不至于被迫离开股市。2008年,大跌过后,李民开始酝酿抄底,他拿着自己手里的1000万,加上从市场融来1000万的资金,一口气全部押在了盐湖股份上,买入价约75元。当2008年6月份,该股票以上涨姿态宣布停盘时, 李民也抱有极大的希望。但结果却和眼下的重庆啤酒状况有所相似。2008年底,盐湖股份首日开盘便以跌停收场,而后的走势更让李民陷入了无底深渊,接连7 个跌停,让该股价直接腰斩,也就是说,李民自己的1000万已经赔光,这次投资已经崩盘。最终。1000万的资产就这样瞬间蒸发,李民只能带着无限的委屈和愤恨离开股市。
j! [3 A" }7 M! @ L
1 p" d- [) U% S) o1 D6 ^' b7 Y “我有很多‘战友’在2002年至2005年那波熊市里就被洗牌出局,2008年又是一批,没有了资金,即使不甘心也只能离场。”李民无限感慨地说。
3 g' {, K& L# H) z" o, }6 W7 I0 k( x
/ r3 `$ o2 b1 B! [6 i 除了因为资金清零而被迫离场的,也有不少股民发现这个市场不好混而心灰意冷离场的。“A股已经成了‘圈钱工具’。10年了,A股大盘点位居然不进而退, 可谓‘熊冠全球’,即使如此,仍不能阻挡IPO的脚步,这个市场已经成了蒸发股民血汗钱的地方。”谈到股市,老于愤怒之情溢于言表。这也难怪,这个有着十几年股龄的老股民,忙活了这些年,非但没有挣着钱,反而赔了一套房子钱。老于坦言,自己比较信奉价值投资,喜欢做中长线,但中国的股市总是上蹿下跳,死抱着一只股票,只要遇到一波熊市,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涨幅立即化为乌有。2009年,老于在卖出中国神华后办了销户。“2007年80多块买入,2009年 40块卖出。后来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之后两年,再也没能爬到这个价位,现在不过才20多块。”老于说,我算明白了,这个市场并不适合普通老百姓,想通过股市得到免费馅饼太难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