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府削医生费 看专科势更难 有眼科医生声言7月开始停止白内障手术。
8 R* A, K7 P5 h9 d7 Q, T6 [$ v
- z R/ T! M/ c, Y) d" P$ R安省政府面对巨额赤字,早前决定先削减数百种医生收费,以在今年节省3.38亿元,受影响的程序及服务达37种。眼、心脏等专科医生的资助尤其受影响,多名接受访问的专科医生,虽然了解省府财政困难需要节省开支,但认为应与「安省医学协会」(OMA)商议达成可节省共识;而不应单方面作出决定,业界认为此举对医生及病人皆无益处。
& \8 L5 e2 S2 F
% w/ Y5 A8 |7 A( [1 X! \( c5 J" G' H- g F
忧掀退休潮 专科医生减 ( k/ }9 ^/ x( E/ l7 E
e( Q+ b: B# w2 U7 M" d眼科医生卢瑛。(孔伟民摄) 8 ^$ e& g& x/ b' x2 K; C) ^
* z& L" q1 n; w: f, C2 u! X
% W7 Y1 B" V5 y" p6 `1 L! @- L眼专科是今次削支其中受影响最大之一。眼科医生卢瑛指今次安省政府单方面说减就减,不理医生反应,只顾目前减低赤字,却不考虑此举将引发的问题。 她说省府削医生收费衍生的问题甚多,例如:病人现时排期看眼科医生的轮候时间短者1、2个月,长者甚至要等6个月,削支後排期必然更长。
7 U4 z: q s2 H1 H! i; a
$ R2 D; D7 H* o# b
* ?. w- g4 `, z3 q1 C) P年长一点的医生会意兴阑珊,提早退休,就业的专科医生减少,病人要看专科就更困难,轮候时间定更长。她指出更严重的是扰乱了安省医疗体制,病人等不了会改找私家诊所,担心趁机赚钱的医生设私家诊所,这样便弄至公立私立医疗体系模糊不清。 ( I1 K" [' Z0 ]# C7 V* q5 g2 @
卢医生指省府今次一刀切令人心感不安,亦不同意「安省专科医生薪酬最高」的说法,这只误导省民。专科诊所的医疗设备较普通诊所多,医疗器材昂贵,例如眼专科用的仪器动辄数万元一部,器材不可能用烂才换,也要随科技进步而更新,工作人员亦较多。所以很多专科医生的收入有40%至45%用在购置医疗设备上。此外,安省是大城市所在,生活开支相对亦较高。
b- o1 h* L' ^
3 c( v- E& F( N0 _& X某类检查费由73元减至23元& X' \- F8 }' K3 _- k: Z2 d- I
8 z' g* V( J; B6 N; ~+ O
她又表示去年9月,安省95%外科、眼科医生,提出把手术费减少10%,又谈判同意未来2年不增加工资,很愿意与政府共度时艰,但如今省府却自行决定大幅削减医生收费,例如某类眼疾检查费政府由73元减至23元,实不足够支付该项检查。而医生没可能因减费而少做这些项目,那麽不足之费是否要医生倒贴?
& m. G3 E/ J8 g7 F, [2 k不过卢瑛一再强调,医者父母心,绝大部分医生都以病人为首,虽然可能受削支影响,但定会照顾病人的需要,所以病人不用过分担心。( v+ n' Q9 U9 z& x' A
仪器检测费用减 心脏病人受影响 + Q- m. G' v2 F
" l2 [ B6 _3 X2 h5 l# L
, d1 ] W. Z( r1 w* F
' J: f( [) e& u; [. W9 H' ]- I3 D心脏科医生巫柏龄。(孔伟民摄) + j" w6 [# S! _: @, Y% L5 E% b
5 Z3 F8 b$ k8 a' u- n; x' l
% u& w/ P. X% h' y/ u" t$ t+ J, c心脏科同属「重灾区」。心脏专科巫柏龄医生表示,是次削支对病人看医生没有太大影响,可能排期长些,但病人要使用仪器检查则影响十分大。例如:心动超声波、心电图、心跳记录仪、心脏压力测试、放射性心脏检查、血管造影、心脏电脑扫描、心脏滋力共振等;这些都将会被削支一半,除医生受影响外,负责操作这些仪器的放射性专业人员,同样受严重影响。 他说省府削支可考虑在其他医疗项目上,例如药费在整个医疗开支上占很大比例,省府可尝试在昂贵药物开支上,想出节省方法。他一再强调,省府不应单方面自行决定削支内容;应与OMA商议,OMA从它们专业的角度,或可向省府提供可行的节省医疗开支的方法,否则不适当的削支,可能造成更多病人看病,造成弄巧反拙,省府最终不但未能节省反而增加医疗开支。 3 g/ ?! q! X" g0 T
% z, b/ l& ?% e8 a. x. e私人执业专科医生 恐破产被迫结业 6 e7 C' j% D4 Z) A! @
2 | q: D) @4 A" y/ v
心脏科医生周志明。(孔伟民摄) 同样是心脏专科医生的周志明亦同意巫柏龄医生说法,称省府指专科医生收入高,但可能少人知道,医生这行业就仿如是运作一个小型生意般。 7 G7 Z" q P7 M( r# y
4 `: {& N7 d. K2 C! |
医生的收中,有30%至50%是属於经营成本,例如租金、购仪器、保养、职员薪酬等所谓「灯、油、火、蜡」的开支,七除八扣後可说只有约一半「入袋」。 0 R7 `' a8 u# [; w" O, M
他指省府是次削支中其中一项,是医生「自我转介」病人,同样削减资助一半。他认为此举可能对病人带来负面影响。 0 ?8 O; F# F% p5 y% m4 X
他举例:如他的病人是说中文,这病人需要接受另一种专业的医治,正常他会把这病人转到另一名同样可说中文的医生医治,但如因新规定被迫要转到另一医疗机构,可能由不识中文的医生医治,对病人有影响。他另一想法是,如真是这样做,会否影响族裔和谐。1 L$ `7 ^7 r/ ^
周志明称同业对省府「自我决定」削支的做法感到十分震惊,更指是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不少同业相信,如省府真的实行,会有不少私人执业的专科医生破产被迫结业。7 h y ] [4 g7 ^& P
; N- M$ E# o( q% X+ q3 k( J0 N9 E省府削资助医生叫苦 影响病人料不太严重
梁乐欣(右1)於该会长者日托中心与长者闲话家常。(孔伟民摄) 医生若被安省政府削减资助,病人会否受影响?答案是有,但影响应不会太严重,反而受影响最大的是医生尤其是是一些专科医生,因此举令他们收入减少。 ( Q5 h0 }2 M- h# U# e0 l9 J! l( H
3 V4 r+ G. w# H# ?; W# x
服务华裔长者的耆晖会首席行政总监梁乐欣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根据该会服务及调查,入院或诊所求诊的病人中,有60%属於长者。她指除儿科和妇科外,差不多其他症状的病,在长者身上都会出现,其中尤以眼、心脏、肾、肺等,更是长者较多患上的病,她说:「 办法,年纪大、机器坏」。 1 g7 ^* _8 X" @. q9 U
C' L* s3 z9 E9 y0 N6 W3 i她个人认为,如省府真的对医生削减资助,病人受影响不会太大,原因现时病人求诊或作专科检查,都受OHIP资助,无须付钱;因此省府此举只是令医生直接受影响,医生为病人诊症或作专科检查後,获省府资助额被减约一半,收入影响颇大。 ) w2 Q5 B3 O0 b7 J
" |( f3 q0 }) F
此举可能出现两个现象:(一)医生要多收病人,工作量变相增加,始能恢复昔日的收入;(二)减低成本,不再单独开业,改与同业共开诊所。此举都会让病人轮候时间增加。 ]7 I2 R- n6 |1 @9 }
' k; b$ Y9 E. W
3 I; N8 p. ?1 B& Z) |8 h) M
但梁乐欣相信,行医的医生绝大多数都具「医者父母心」,都会把医治病人放在首位,赚钱放在次位。但梁乐欣认为无可否认,是次省府计划削减对医生资助,促使一些接近退休年龄的医生,可能因收入减少而萌生提早退休之意。若然真的,在医生减少下,尤其是专科医生,病人轮候求诊的时间自然要加长,这样对病人会直接造成影响。 ( f) o x* J ~# o. [% R' F
4 @6 @& ^: W; ?0 e; ]赞成安省医疗体制极待改善 & \( f8 P% I# O! k! z- P1 V3 C
+ J; \: H6 m1 j; U
, H' U* a7 K. W3 C% O7 t5 Y
她说经济不景造成很多人无奈,又指省府是次削支计划亦有原因。因早前由道明银行退休资深经济师带领的一个调查团队,为安省医疗体制进行调查,在报告中指出,安省40%的医疗费中,都是集中用於4%人身上;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80高龄长者,他们都具有各种奇难杂症,或行动不便的高危一族,安省的医疗体制极待改善,医疗占安省整体支出逾40%;若不作改善,安省未来医疗系统将面临破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