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 荣格 . U7 Z, i1 K6 R/ T. d
- x. D3 |3 ]) V! o9 j' ~, T
2 r; @0 j$ Y$ C; L
北美急诊见识:原来“病人”一词,叫“忍耐” ! d- y: t; S: d7 {* h" m. b+ A* A
6 C+ S# B8 j' f# r3 g
学英语的人通常都知道,说英语的国家里有这么个最普通的单词:“Patient”7 ~7 r0 a# h8 \9 _- f1 `( t, m
。该词有两个解释:1)病人;2)忍耐。 ) [7 j& ?+ X$ m- O q0 N
原先自己觉得,这单词简单、好懂。也从未再深究。可是,上个月某周六发生在自己身上亲历的一次急诊,总算好好地深刻领教和理解了该单词的所有真正含意。 $ Q7 y* O s, l9 i
移民生活他国的华人都深刻的领教过:千万不能生病。一旦生病,那真比国内还更困难。因为,大家都知道,即使生活在北美这么发达、福利好的西方国家内,对于移民来说,看病仍然觉得不甚方便,有时,甚至还有那么点儿繁复。
7 t! I3 K4 `$ O7 g# L! n0 S西方国家大多都是以家庭医生的医疗制度来候诊看病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能长期帮你看病和跟踪病史的家庭医生。一般看病时,必须提前预约。然后,按约定的时间前往见家庭医生珍病。如果诊断你的情况是属于某专科疾病、而你的家庭医生又非属该专科治疗专长时,你还得由该家庭医生帮你联系、推荐、预约另外的专科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而非由你直接去找专科医生。所以,在这种医疗制度下生活的人们,有时不能及时预约上专科医生看病而无奈得干着急,也见怪不怪。
W+ L: _$ _: B8 R那么,如果真遇到紧急又非来得及“预约”着看病时,又该怎么办呢?这时,人们肯定自然而本能地马上想到了到医院“急诊”去。然而,在北美这种医疗制度下,即使其英文也明白无误地写着“EMERGENCE(急症)”的所谓“ d2 s; k% i) S. s( T# V' [- ]' J
急诊”,却完全是一种典型的你急、他不急的现象。有时还真把你急得气不打一处来。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早已见过当地媒体报道,也算屡听不鲜了。
$ ~: N4 \8 b! }$ ~* x9 L& M+ {最直接听说的故事,就要算:几年前,家父仍健在地生活在美国时,就曾因为某天突然发现自己手肿痛得厉害,又一时无法“预约”家庭医生,所以,由家人当天陪同前往当地医院看“急诊”。从晚上约七点钟到了医院后,就在那儿心急火燎、而又转为安详“忍耐”地等着,一直等到了第二天的凌晨4点多、天都几乎见亮了,还是没等着大夫的尊容出现。最后,也只好失去耐心地愤而走人了。结果,等了九个多小时的“急诊”,却病也没看成。
" [+ s% ~: n, V) [
我有个洋人同事,也同样这么经历过。某天晚上,其儿子忽然脸上长满了水泡,甚至都长到嘴巴上了,难受得很,做父母的,也看着着急。当晚,也只能临时到医院“急诊”去看个究竟。晚上约8点多到了那儿后,静静本分地等候着(相对地说,洋人普遍比咱华人耐心守规矩)。结果,也是一直等到了凌晨快三点钟,才被一( Y# @4 o1 J' t
大夫懒洋洋地出来“接见”。本以为“苦尽甘来”地“熬”到了见医生,也该好好地被“诊断”一阵子了吧。可,人家那医生,也就这么稍微简单地端详了一下该病人,药方也没开,只是让其到大街上的药房找某种普通的药膏涂抹便算完事,便打发病人走了。结果,憋屈得咱那洋人同事气不打一处来,可火也没得发。以后,再也不指望“急诊”了。而是,被迫自备常用药品,学着( o) i. j3 P* }: a, b
“久病成医”,。
- h4 L/ B- Y+ k8 ~% Q$ J) F# j9 }如果说上述“故事”还只是听说而已的话,那么,上个一月某周六,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亲身“急诊”经历,那就还真让你“信服”得哑口无言、欲说无语了。
$ X1 J2 C' E5 I s那个周六,, R2 p" R& P K9 ~
我们正常上班。约莫上午11点多的时候,我正在接待、洽谈着一个买主。谈得正切入销售的主题,谈判的双方正处于欲说服和反说服着对方的胶着状态的时候,我顿然间感到肠道有点儿隐隐不适。咱琢磨着,不知是否自己上午出门前,因“小气”而欲节省那两片也许稍已过了期的全麦面包,而将它们给“早餐”了。以至于,造成了眼下的自己突发性肠道炎发作。紧随着,肠胃小腹以下的部位的阵痛,间歇着袭来,又似乎在自上而下地缓慢“运动”着…… 而且,其疼痛之程度还有“愈演愈烈”之迹象。似已无法再让自己继续伪装“矜持”地忍耐下去,迫使我不得不中止正在进行的业务洽谈。告辞客户,急忙转上洗手间,以防突然性的“山洪爆发灾难”而来不及控制那可能出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黄洪泻九天”尴尬局面。其实,咱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腹痛原因的根本所在。不就是急性肠道炎之类的问题吗?若有国内的黄连素、藿香正气丸或香港的保济丸,一经服用,到洗手间稍一“蹲点”,那肯定也就没事了。可是,这回不是在家,咱啥也没有在手。尽管自己已进了洗手间,可也只是在那儿一再强忍着那“愈演愈烈”的、似乎也不亚于“分娩”的阵痛,痛得都几乎想坐地打滚了,可就是还“分娩”不出来。楞是没排泄呵!老板、同事们看到了我这种严重情况,也似乎开始觉得非同小可起来。
8 C; \7 v7 y3 \6 s6 e欲呼救护车,似又来不及。
7 r. `! t) K" i; A I! n1 V6 X. P# L没辙,经理立即开车将咱送往一间相对较为邻近的医院看“急诊”去。一路上除了不得不停停走走地经过数个十字路的交叉灯口外,还倒霉地遇上了前面道路上因出了交通事故而设置的路障。使得车上本来已
8 q' {7 ^8 B7 j/ C6 B x u, g疼痛得难受异常的我,更是苦不堪言。中午十二点半左右,咱终于到了医院。该好心的菲律宾人经理搀扶地将咱坐上轮椅、陪推着咱进了“急诊室”。
5 M% |! i% ~" ?本来还简单地以为,咱这疼痛难耐的狼狈相,再加上自己那张满脸苦大仇深的可怜样子,指不定更易博得医务人员的“同情分”和爱心、而即受到呵护的“急诊”。然后,立即给咱开给点急性肠道炎的药。咱便立马服用、立马排泄、立马恢复正常、立马回公司。呵呵,这就太好了。
) v# {4 }& w) M
如果是这样,那跟国内时看急诊的情况,应该是差不多的。结果,还根本远不是那么回事。而是,还得先过那一道道的护士工作人员的询问过程。 # v3 X8 |# B# x. R7 Q
最先一道刚进门时的“关”,是由一位值班的黑人女护士先问咱,姓甚名谁、家庭地址、有否健康卡等。同时,还得先量血压。这时咱的腰都疼地直不起来了,只好捂着腹部猫腰着回应她那慢吞吞的言行。并且,已忍不住问她能否立即见大夫。结果,她说:不行,得先办手续。再等着轮到。
: h4 a0 [) v# ^8 }8 G3 ?这边才刚被问完,又让咱到斜侧的另外一个窗口去。这是个白人护士在值班。她也同样又要重复地问咱姓甚名谁、家庭地址、电话号码、出示健康卡、结婚与否等,最差没问咱是否也有二奶、三奶之类的问题了。这时我已被腹痛一直折磨得有气无力地难以回答了,她才让我再进入到下一道真正的急诊等候室的门里头。
- K$ M3 f* ]4 n# [' p! d+ |& m
进到里面的候医室,见到前面已经有不少的病人在等候了。但,他们似乎并没有我显示得那么痛苦难耐。难道还真是咱“娇气”不成?咱也只好再坚强“忍耐”地猫着腰,耷拉着站在那儿等候着轮到。 0 Y5 ]3 h! l3 W
没一会儿,又来个护士,菲律宾移民模样,找咱来了。本以为,该让咱见医生了。结果,仍然不是。只是让咱就近地暂时躺在一张空着的移动病床上,她便转身干什么去了。这时一阵阵的剧烈腹痛不断地袭来,我实在是疼痛得难以忍耐地左右辗转、最差想打滚了。剧烈的阵痛来时,自己已实在是免不了要发出呻吟声,尽管咱也尽量地控制声量能轻微些。这时才真的再次体会什么叫做“病来如山倒”了。
7 N+ s0 Z$ O& U$ Z没一会儿,该护士再次过来。这次再来两血压,并抽血化验。咱再次要求见医生。并说,无需老是来护士,只要见下医生后,就可理解缓解。护士却再次强调说,必须忍着、耐心地再继续等。而且,她也显得不太高兴咱的反复要求了。
; Q, A7 H8 j4 p* n. e' f {; C
没辙,腹部实在太痛。只好又反复几次地将自己关进了洗手间,以求自行解决“问题”。而且,每回的“关闭蹲点”都是“马拉松”式的长时间。也许,期间还因此影响了其他人的方便。可,由于腹内造成疼痛的“不良食品”仍一直未挪移到位,所以,始终还没法有机会排泄痛因所在。也确实太耗时了。这期间,那位经理和咱也先后打电话给咱家里人,让即来接替。家人也已经在来途中,并且也带上些中国的药品。 1 _6 y2 F: I5 m% S9 _
这时,已经是四个小时过去了。可,医生的“尊容”尚未见着。咱也就这么坚强地忍耐着。这时,咱又再次进了躺洗手间。而且,这躺是属于确感急于如厕的那类需求。很快,一阵彻底的“急风暴雨”过后,腹痛顿感缓解。这时,人也可以直立着早出来了,精神面貌不再似刚才那么模样。 2 e2 ^9 [; A% u. [6 u" N
没过一会儿,家里人也已经到来接替咱那为经理了。这时,才又出现另一位同样也是菲律宾移民的护士,来让咱到到另一间单独小单间去等候。等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有大夫出现。当咱又短暂地去躺洗手间回来时,该单间却给护士让给了别的病人了。我又只好回到大众等候室继续等候了。等得我和家人没着没落的,一点尽快即可“发生”的期盼都没有。这时,服用了两片家人带来的中国药品黄连素后,出了起初被剧痛闹得有点精疲力竭之外,也没什么不妥的感觉了。再加上这么闲着地联想起以前那些北美医院“急诊”的故事和传说,又再加上大家在等了五个多小时后的耐心也已彻底失去,所以,就果断地跟护士打声招呼后,回家拉倒。 6 k4 D5 G. x& ~% d6 t3 ]
下个周一早晨咱来上班时,洋人同事和老板们也先后过来关心地问候那天发生的事情。老板在津津有味地听了那位将咱送到医院的经理和咱所口述的整个“急诊”经历后,他微笑而又幽默地对我说:“You know what? there, you have to be patient, and that is why they call the people who are sick for ‘Patient ’here(译文:你知道为什么吗?在那儿,你就得好好地忍耐!这就是为什么在这里,人们管生病的人、叫做‘忍耐’的原因)”。其话音未落,大家哄然大笑。因为,大家都已经会意其话中之话。原来英语“病人”一词中,其多义词就叫做:“忍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