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宣德郎(正七品下)

- 积分
- 10
- 获赠鲜花
- 0 朵
- 个人财富
- 100 金币
- 注册时间
- 2006-2-3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转帖:(原文标题)吃透三句话 人人都能成百万富翁
3 U0 F6 N# W( P* ]1 I7 F
4 {- \$ h! L" p- q m" V理财专家告诉我们: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 Q4 g# T8 c( _: N
. F/ ?" p" f3 n我每月到企业举办一小时的免费“理财讲座”,一直都很受员工们的欢迎。讲座内容很少涉及复杂难懂的技术操作层面,也几乎不进入到产品介绍环节,因为据我了解,国内一般的中产白领们,目前普遍缺乏的是几个重要的理财概念——这些概念,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假如他们能老老实实执行这些理财上的概念,至少坚持10年以上,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 ^- K8 [/ v% U' P: A8 L9 I' @5 O
4 o9 X3 u& |4 K! K |" f第一个理财概念:区分“投资”与“消费”
; C8 O. u( Q) n& X2 I& }$ j4 F5 C+ _* q0 _( X6 T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 N' F5 @, ]! l/ _/ q' X( a
6 C6 B/ l2 Y* x$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1 M0 {; n }5 b# l m
$ D A, W7 ?$ p' K7 U; a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7 w4 t7 `% x+ F. }
6 {' l6 @6 b: Y' s k1 F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U0 o8 |# r b4 S+ p4 N R
& E# d* Q1 G; E$ w, e5年后的今天:
: e4 F3 Y9 u, D7 ?& i' l. E* g! I4 J, k0 a7 N6 |* w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 z' \9 y8 {* d- f! u( r& z: n( ?; Z. H+ Z2 z- E) l& E: ?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l( O7 ~. |+ k7 ~7 C: k$ r
% Y9 @5 \" v+ |! _6 m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B! K- g: M+ j: \
/ I! G8 q2 {( [( x5 q5 K) z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0 [, v2 A, R' g6 e. Z. y1 B
7 e( s/ B( Z. n再看第二个例子:
% j6 g! D1 j' V# Z# i! C P% ~; Z: z/ _6 f) o$ ]1 h( d8 V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陈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 r* `5 K% M8 f' ]+ A; w
) a6 N6 [" D. V+ I( }8 Q' K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钱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 j5 Z( i% P, a* n& r; W
, w& i1 u. J! J1 P: D5 [% `1 l% U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3 r5 w, m9 Y$ e* N6 k8 X( z
, Y5 x( \: m: e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 K" b9 Q, \, E2 J7 d- R1 Y7 r' ]
! q. g) Z& k m$ h/ M. Q A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日常例子:5 V9 Q$ ^- @1 Q+ l6 l* R+ ~
. I6 U* {$ W: x9 ]2 t(1) 客户甲会花3万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不会花3万去买二手车。1 Y1 X0 l) ^) i- x* M9 l/ l
( ]+ o5 _. j/ U" g0 }% u0 [(2) 客户甲会花1万去买人寿保险,但不会花1万去欧洲度假。
8 p+ T4 P' U- X9 p Q
+ z" F7 I- D4 y! ?! I u(3) 客户甲会很舍得花钱买书,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
, u. F# q/ H5 ^9 x* {
# h- P; q6 n% W; E以上哪些是“投资”行为,那些是“消费”行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是更多的例子,如果属于“投资”行为,那么,多贵都不必讨价还价,因为钱最终还是归自己。
% J% i0 I- [% F* U( q7 b( L$ F h" v' @, g c% i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一般的人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7 K4 E$ N3 I9 j
4 k U# `. q" x# ~& d( y+ P/ y/ u% [“投资”行为 “消费”行为
2 P' j! Q: c0 B. X7 w0 ]( ~, y: `, n: l. \4 o2 ~! u! _9 \. [/ N" M! q
房产 汽车" H/ s* a ~1 K3 U- l' A
3 n/ K( R P$ n& `国家债券 买衣服
, b* o4 w! S8 S2 e' ^/ k- k
, Z; A5 c+ C) a6 ]. Z6 q银行产品 食物,上饭馆* z& i+ h9 a3 q" m( _3 I0 ?
1 E y+ q( M6 [办实业 电影,打保龄球
! @! S+ o7 @0 t
/ k4 T z2 @* k7 r% u收藏品 度假
2 X: G9 e& i- S" E4 d) G* v9 z$ ~: n6 b2 v8 C1 ~& J5 ~ }3 S9 y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 E. E/ S( n- U2 e5 T
! l! M b8 I* ]# m! C第二个理财概念:“哈佛”教条
, d) E4 L$ {. N3 i; D. K3 H6 u2 {( R' P$ l$ K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 F( e9 }5 K+ }* u+ ^; c- J% y2 `9 W& `7 d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A6 i5 k& m/ n0 u8 C
6 s& h) c. _3 L$ t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 i! W' R& F, r) n- j6 q; C; V% j+ D2 ]" Y) B$ b: n+ r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P1 {8 F" b+ ?) c# q. l+ ~
/ Z0 p. K& A, [0 H. ]5 I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6 @& T3 g. a% y6 m
: i" y- E7 Y3 x' y7 f- ]% y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1 M5 c) y) k0 ]' O3 ~2 o- j9 q/ W2 b. X' q2 R, u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0 R- V% {; O; A$ d, J
4 N9 K0 w* o" l第三个理财概念:“理财三句话”
2 c7 E) {/ |0 F& V
% w1 y5 X- e! L9 b% \8 a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 Q9 p- n9 P! t: r! H! R7 C) Q7 K8 f5 X3 s/ I4 j. ~
很多朋友都知道客户甲的出身——难民,一无所有。到加拿大学经济学也是拿着奖学金,家里七兄弟姐妹,没有钱送客户甲们上大学,上大学后,从来没问家里拿过钱。毕业后打工,但客户甲坚持“理财三句话”原则,用经济学学到的学问,用到日常生活里,一步步走下去。现在20年后,客户甲有4套房,每月收租便有1万多的收入,也算是半个富有的人。$ m6 d# j+ B( P( @* P8 K( D8 J
" O- ^% H8 O j- O( _, w; o; S# v2 D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在这公开这秘密。以前这些重要的理财概念,课程里面都有教。
! J8 U: e8 C- h8 E* {- K( F7 `. ?; ]$ {, H( o. V
再举一些实例给大家看:巴菲特在他的书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85岁,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 s' U! y. M/ O
# ?$ F& u/ l. [& `学员有时候会问,如何能每年回报率达到10%以上。答:其实现在要银行里面,它们提供很多理财产品:基金,外币,QDII。这些银行产品略有一点风险,但风险假如你能有效的管理它,10%的回报率其实也不难。当然,假如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你自己是瞎摸,你会亏掉很多钱。但你有两个途径:( ^* _* O/ q7 Z& `
3 D3 v) l2 Q/ L/ R
(1) 花点钱去学。
3 I q% m+ I# [2 a: A3 W3 e2 J7 `% [$ h' l( K
(2)你自己没时间,那么可以去找专业的理财师。
% Q. b! ?& ^; ?6 r- d; D, E) J+ p1 _9 Y( \" R. W, C
找专业理财师,要分辨他们的专业资格,你可以参考几个条件:
" C1 K" U6 _9 U6 }! Q# i+ p& j- g% _3 r! d2 U. v" O
(1) 已经考取了的理财规划师认证: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CFP),全名是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2005年已经在北京举行公开考试,现在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都在考。合格率偏低,暂时银行里面有资格的人也不多。8 I, l; b) ~+ i& N
. X. U. j" ]- i t$ ]4 i( L$ Y' R(2) 有10年以上的理财经验。但其它有兴趣想多认识理财学问的,可以参加公开课程,费用只是几百元一节。参加学习的费用,是“投资”行为,并没有“花出去”,以后还是归你自己,学过以后,就不会“小钱精明,大钱糊涂”了。一般人错误的理财观念:
* ^ @( h. R6 K* \! _3 J
% e _- I. O. j1 O挣得多,所以富有/ C3 r4 W% N0 K* x5 q. R3 i+ W" _
% I8 h: u4 S& C* r% H$ R; f
很多人认为,甲收入每月1.5万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应该比乙富有,这观念在社会上很普遍。但这是错的观念,错得很离谱。错在哪里?富有的定义,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请看例子:# W. I, x- z# N1 }0 T8 F, Z/ A
7 ^+ d9 [ j3 g% d5 M; z9 Z) P- i, \
美国人每月工资高中国二、三倍,照一般的观念看,一般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美国人都有几张信用卡,他们喜欢消费,每月不单只是“月光一族”,更普遍是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债。在美国,理财规划师的理财讲座,一般时间花在讲“如何减少你的债务”。8 G2 O5 `2 g' R4 L# ?. X) P
5 h) p, N; q* b9 c" Y: g
一般美国人,银行的储蓄都不够美金几千元。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蓄,一般人在银行都有存款,超过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
: F& f# c& ?, B2 @* i# @7 Y
) @' V9 d# O4 A3 v" G所以,不要以为老美每月挣钱多就富有。其实,一般老美的白领比中国人的白领穷得多。当然,在北京见到的很多外派到北京工作的老美,是美国的精英,不是一般的美国白领,有钱人占多数。! J- W3 ~! |; \) m2 [' F
$ r$ L/ R% L0 }中国的中层白领,比美国的白领富有。请记住:富有不是比较每月工资,而是比较“剩下储蓄在银行里的存款”,以这个定义来讲,中国人中层白领在银行的存款,远比美国中层白领高。4 E O" X1 @5 A# P0 j; l
9 q* d( [* V* f2 f+ \: `& w还有一个例子:
" x! S- X: E8 f: t$ C: _6 X4 [; H( \" y7 f S! y3 q/ U
一般人以为台湾人工资平均高出内地一倍,他们自然比我们富有,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 o" w" _/ `( G a) J3 [4 t% R1 P: Q: x* ]" w: V+ n: @
去过台湾的朋友都知道,台湾地铁单程平均是12元,北京是3元;台湾午饭平均要50元,北京平均15元;在台湾租一套房6500元,北京在通州租一套房1500元。假如台湾人每月挣15000元,减去房租6500元,交通费1000元,吃饭300元,交税1500元,一点点娱乐2000元,“每月剩下1000元”。
0 r0 E1 ~' Y, X {- Z0 A6 l5 f" D$ o' o4 q3 Q. K
北京的初级工程师,每月工资8000元,减去交税1000元,减去房租1500元,交通费300元,吃饭1000元,娱乐1000元,“每月剩下3200元”。
7 S! p* k, N8 d* F- Z
' B6 H* R+ ]8 Y( [1 j请问:是台湾人每月工资15000元,每月只剩下1000元的人富有,还是北京工程师,每月工资只有8000元,但每月剩下3200元的人富有呢?% l; c! X* g# U# W4 {* \" x
; l- ~4 z+ I8 p8 y- l+ z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经造就了富有的一批人,请看《财富》杂志一年前的“富有”的人的调查报告,他们调查手头上持有“现金100万美元存款的人”,在亚洲区有多少人拥有这种财富。
: J1 p! I5 L/ p7 t' }- k* p( b2 u6 o7 C. o. V+ w t
答案是:香港4万人,台湾8万人,日本12万,中国30万。中国每年增长率远远超出其他亚洲国家。所以人们不会觉得奇怪,外资银行到北京开业,老是在推广“理财服务”,因为中国这个地方,正是比较欠缺这一块的知识。
% @* v3 j* O# f& K m3 k( M6 l( c0 H
陈作新:现任北京理财中心的首席顾问,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香港国际理财规划师。 |
|